你知道洗完手還有「下一步」嗎?媽咪拜教你2步驟

洗手不只要清潔!
正確「先清潔、後保濕」肌膚養護才完整

 是不是經常提醒孩子「要洗手」?從新冠疫情開始,勤洗手已成為全民日常。但你知道嗎?只有洗手這各動作,可能正在降低孩子和自己的肌膚防護力。

根據衛生署公開數據,正確洗手可降低腸病毒、流感等傳染病的感染風險達50%以上。但許多家長忽略了一個關鍵步驟——洗完手後的保濕護理。過度清潔導致的乾燥、粗糙,甚至脫穴、龜裂,反而肌膚更不舒服。

媽咪拜x獅子寶寶 完整分享手部防護,不只是清潔,更需要「清潔+保濕」的雙重防線。

  1. 為什麼洗手後一定要保濕?

過度清潔反而容易使肌膚屏障變得不穩定:手部清潔產品確實能洗去細菌,但同時也會帶走肌膚上的原有油脂和水分。尤其是:

  • 媽媽們 — 頻繁接觸洗潔精、消毒液,雙手最容易乾裂敏感
  • 小朋友 — 皮膚屏障尚未發育完全,過度清潔會導致敏感不適
  • 經常洗手的人 — 醫護人員、廚師、清潔人員等職業族群

失去油脂保護的皮膚,容易乾燥脫皮,還會變得粗糙敏感,反而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擾,所以洗完手不保濕,反而是在削弱防護力!

 

  1. 正確的防護順序是「先清潔、再保濕」

許多人的習慣是「洗完手,擦乾就完事」。

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:「洗手 → 擦乾 → 立即保濕」三步驟缺一不可

當你洗完手、水分還沒完全蒸發時,立即塗抹保濕乳液,能夠:

鎖住肌膚的水分

維持肌膚防禦力

預防乾裂、粗糙、敏感問題

 

  1. 你可能在犯的3個洗手保濕誤區

誤區1:「洗完手用毛巾擦乾就夠了」

很多人洗完手後只用毛巾擦乾,然後就放任手部自然乾燥。但實際上,這時候的手部肌膚處於最脆弱的狀態——缺水、失去油脂保護、還暴露在空氣中蒸發。正確做法是洗完手後30秒內就要塗抹保濕乳液。

誤區2:「只有冬天才需要保濕手部」

其實一年四季都需要手部保濕:

  • 春夏:冷氣、陽光、高溫會帶走水分
  • 秋冬:低溫、乾燥、冷風更容易乾裂
  • 全年:頻繁使用清潔劑洗手容易降低肌膚保護力

誤區3:「大人保濕就夠,小朋友不用」

這是最危險的誤區!小朋友因為正在成長發育,更需要溫和親膚的保濕產品。建立從小保濕的習慣,才能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自我照護觀念。

  1. 建立家庭防護習慣:「回家防護2步驟」

光知道原理還不夠,更重要的是把正確習慣落實到日常生活。特別是家有小朋友的家庭,建立儀式感能幫助孩子主動執行防護步驟。

【回家防護2步驟-核心概念】

第1步:先洗手 — 清潔抗菌

  • 選用溫和洗手露,例如成分添加胺基酸介面活性劑
  • 遵循「內外夾弓大力腕」7大步驟
  • 搓揉時間40-60秒,清潔零死角防護

第2步:後保濕 — 修護呵護

  • 洗完手後立即擦乾
  • 30秒內塗抹護手霜或保濕乳
  • 選用添加天然金盞花、乳木果油,可讓滋潤修護力加持

 

  1. 如何讓孩子主動執行防護習慣?

1. 製造生活儀式感:

  • 在洗手台貼上「內外夾弓大力腕」步驟圖
  • 可放置彩色倒計時計時器(洗手40秒)
  • 洗手台面放上「按壓式保濕乳」

2. 爸媽的正面鼓勵

  • 「哇!你洗得超乾淨,現在塗乳液就像幫手做SPA呢!」
  • 搭配獎勵機制(集點卡、小禮物)
  • 和孩子一起做,示範正確步驟

3. 融入日常對話

  • 「我們一起來『先清潔、後保濕』喔!」
  • 「你看,認真保濕的小朋友,手都軟軟的呢!」
  • 正面強化防護觀念

 

  1. 選對產品,防護與呵護雙重守護:手部防護是全家人的責任

防護不只是為了預防細菌,更是教孩子學會照顧自己。從「洗手到保濕」的每一步,都是孩子學會自我照護的小儀式。讓我們一起:

  • ✅ 記住「先清潔、後保濕」的黃金法則
  • ✅ 用正確的洗手方法保護全家
  • ✅ 用天然溫和的保濕乳液守護肌膚屏障
  • ✅ 從小建立防護習慣,陪伴孩子健康成長

因為真正的防護,不是用清潔力,而是用呵護力。

點我看媽咪拜完整文章

從今天開始,讓「先清潔、後保濕」成為全家的防護習慣吧!

 

 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